赖布衣《催官经》《穿透龙诀》大揭秘
旷世绝学 风水界共认的“一等风水”——天星催官风水

天星风水
旷世绝学 尽显天机 改命换运 应验如神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秘籍精华 >> 立向秘笈

皇室贵族风水与民用风水形成的历史考证

 

特别声明:本文观点仅是末学研习风水之个人浅见,初衷是抛砖引玉,以浅陋之学与天下风水同道交流切磋、共同促进风水文化发展提高。绝无褒贬任何一家风水门派之意。诸位方家若觉得本文对某派风水有冒犯和不敬之处,纯属末学孤陋寡闻、管窥蠡测、学术不精、愚钝偏执,敬请诸君雅谅并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一、皇室贵族风水与民用风水形成的历史脉络

  据历史考证,中华风水起源于殷商甚至更早的黄帝时期,但成为以皇家王室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用来巩固皇权统治的工具,则萌芽于殷商周、雏形在秦汉、完全形成在唐。

  1、上古时期的风水尚处于萌芽阶段,没有政治属性,也没有皇室贵族风水和民用风水之分。在尧、舜、禹上古时期,世风淳厚,人心无邪,风水只用于选择氏族部落的地址、营建房屋、开垦田地和生产种植。由统治阶层、上层贵族或氏族部落首领所拥有和使用。还未成为统治阶级用来巩固皇权的工具,没有政治属性,也无所谓御用和民用风水之别。

  2、殷商周时期,风水逐渐进入政治舞台。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逸周书》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尚书-盘庚》记载了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将国都迁移至风水好的殷地的故事:“盘庚即迁.....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诗经.大雅.公刘》记载了古代周部族首领公刘相地,迁移首府的故事:“笃公刘,徙则在献,复降在原.....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封神演义》载,商纣王的国师申公豹听说“凤鸣岐山”的民间传闻后,夜观星象发现文王所在的西岐有帝王之气,遂禀报商纣王起十万大兵马讨伐西岐。秦腔《斩断山》戏词中有“周郝王坐庆阳龙脉斩断,闪上了十八国要夺江山”的戏文,说的是周郝王误斩龙脉,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王业的故事。

  3、秦朝时期风水已经成为统治者巩固皇权统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秦朝初期盛行“相宅”,《尚书》中记载“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招公先相宅。”《孝经》中记载“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秦始皇完成一统华夏的大业后,为了江山永固,不仅统一度量衡,而且焚书坑儒,开始禁止风水术流传民间,并用断龙脉、破王气的风水术来巩固皇权。历史上就有秦始皇派人挖断金陵(南京)和羊城(广州)龙脉的很多记载和传说。《晋书·元帝纪》记载“秦始皇时.....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自秦以后历朝历代,挖祖坟、破风水都是统治者与反统治者斗争的一种形式和最大仇恨者之间的一种报复手段,与弑君杀父一样成为不共戴天之至仇。如:明末李自成起义,崇祯皇帝派人到陕西米脂县毁坏了李自成的祖坟,李自成得知此事后,率军攻下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一把大火烧了朱元璋祖辈的皇陵。最终结果是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也兵败身亡。

  3、汉晋时期风水理论有了划时代的新突破,其改变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命运的神奇功能被普遍认识。秦亡汉兴,汉文帝、汉景帝开创“文景之治”,成就“汉武盛世”"光武中兴"后 ,汉朝的文化科技兴旺发达,司南被改进,造纸术和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相继出现,风水理论也随之得到繁荣和发展,并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和提高。最具代表性的是风水理论最高经典——黄石公《青囊经》和郭璞的《葬书》问世,“风水”一词正式出现,为后世风水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风水名仕名著迭出,如:汉留侯张子房的《赤霆经》、汉京房的《六甲配卦图》、汉朱桃仙的《搜山记》、魏晋、晋太尉陶侃的《捉脉赋》和《堪舆金匮》、管辂的《管氏地理指蒙》,其它还有《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这个时期风水学完成了一个质的转变,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突破,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学了。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期,开始出现一个风水职业——堪舆家,只不过当时的堪舆家不单单指风水,是需要上观天文,下懂地理,精通占卜和命理,类似于后来的钦天监。

  这个时期风水非常盛行,风水能改变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命运的神奇功能被普遍认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神奇的风水故事。如:王充的《论衡》记载了孙坚寻找风水宝地葬父,后代“四世称帝”的故事;《晋书·羊祜传》记载“折臂三公”的故事:“术士看出羊祜祖坟中有‘天子之气’,吓得羊祜连忙决断地势,破坏风水,怕皇帝知道以后灭他全族。后来术士又来看到他毁坏后的地形后说道‘尚出折臂三公’,其后羊祜果然坠马受伤折臂,官职太傅,位列三公。”《晋书》中讲东晋名将陶侃年轻时家里很穷,父母葬到“牛眠地”后,心生大志,苦读诗书,官至大将军,位极人臣;郦道元所注《水经注》中也记载了很多与风水有关的故事,如《水注经·易水》中描写“一水经故安城西侧,城南注易水,夹塘崇峻,邃岸高深。左右百步,有二钓台,参差交峙,迢递相望,更为佳观矣。”这段描写了建筑与山水之间的和谐,是至今风水学中津津乐道的风水宝地。

  5、唐朝时期正式分为皇室贵族风水和民用风水。唐朝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很多异国番邦都派出遣唐使——也就是留学生——向唐朝学习。随着风水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风水“夺神功以改天命”能改变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命运的神奇能力和广泛影响力在民间和当时各个藩属国之间得到迅速传播。上至帝王将相大儒硕学,下至草莽豪杰贩夫走卒,就连异国番邦也无不对风水极为推崇,这引起了以皇权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高度警觉——担心风水术、特别是能看出会出皇帝、出帝王的真正风水术一旦泛滥和传播,会威胁到帝王的江山及其子孙后代的大位;担心有觊觎大位者利用风水再造帝王;担心异国番邦用风水发展壮大或用风水术破坏大唐龙脉。为此,朝廷专门设立了“太史局”(后来又称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专管风水和卜筮事宜。

  “太史局”的职责和任务有五项:一是专为皇家找风水龙脉,并负责监督皇陵的建设、管理和保护;二是寻找其它有王气的龙脉进行秘密保护,若发现被民间利用则进行破坏,以防有人觊觎王位;三是负责宫廷建设和其它重要事项的择吉、占仆;四是将真正的风水术作为“帝王之术”和“国之重器”进行严格保密,不准外传,监测民间风水动向,禁止皇室御用风水流传到民间和番邦;五是为安抚民意,秘密篡改风水术,让篡改后的风水术流入民间和番邦。这在当时属于朝廷的最高机密之一,泄露者诛九族。从此,风水正式分为皇室贵族风水和民用风水。

  自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真正最顶端的风水术被皇室贵族垄断,由钦天监掌管,钦天监通常有皇帝最信赖的国师兼任,不准他人染指。如:易经风水大师李淳风、袁天罡被唐朝皇帝聘为国师;风水祖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管灵台地理事;天星风水祖师赖布衣是宋朝国师;风水易经大师刘伯温是明朝国师。清代设有国师府,有400余名国师供职。以上各位风水仙师皆为当时的国师,都同时兼职主管钦天监、主管皇家的御用风水。

  二、风水书籍被篡改的历史逻辑及考证

  封建王朝为了江山永固和子孙后代大位永安,从秦始皇时期就开始有破龙脉、保天下的记载。历代皇陵方圆百里范围皆列为禁地,防止敌国和觊觎王位者破坏,禁止平民百姓在真龙穴脉上建宅立茔。将真正的风水作为“帝王之术”和“国之重器”秘藏金阁,禁止其流落到民间和番邦。由此推断,为安抚民意“秘密篡改风水术,有意识地让篡改后的风水术流入民间和番邦”也是情理之中、自然而必然的事了。

  论据一:唐朝历史上,出现的风水书籍《灭蛮经》就是最好的佐证。据说唐朝风水堪舆乃帝王之学,秘藏宫中不外传。当时,外邦藩属国仰慕中华,屡派使者到大唐以求风水之术,太宗李世民怕天机绝学为蛮夷所得,日后势大威胁天朝,遂派“一行法师”做伪风水“灭蛮经”,此即“八宅风水”。并将“伪法”授于高丽、安南、扶桑诸蕃,弱其国势,永固天朝。还有一个说法是,唐朝时南蛮作乱,皇帝为安邦定国,命一行禅师作《灭蛮经》以乱南蛮风水。总之,真正的风水书被篡改的情况,从唐朝开始就有记载。

  论据二:唐宋以后的风水研究者早已经发现风水伪书问题。明朝风水名著《地理人子须知》就有专论风水伪书的《论星卦诸伪书之谬》一章。该文论述:“古之明于此者,自周召而下,若汉之留侯、唐之亚父丘公、大理卿曾公、晋参军郭公、宋处士陈图南,及牧堂父子,国朝之刘诚意伯诸公,皆崇儒硕辅,及懐才抱德之隐君子。本自正学中来,故能穷天人之理,探造化之源。近世儒者,视为末务,而不暇究。传其术者,类多庸俗,邪正是非,懵[单望阳1] 莫之辨,惟拘所授而已。得杨氏之书者为杨,得曾氏之书者为曾。至于其书之眞伪纯驳,悉无所知。讹谬相传,而淫巫瞽史徧天下,紫以夺朱,牢不可破。”“地理之学,莫不为伪书所误。作伪者多假先贤名字,托眞以信伪,此风水选择渭然凡下也”。

  论据三:风水中最关键的“龙向秘法”被有意删改。如:清代风水名师张九仪的《穿山透地真传》,在论述最关键的“穿透龙法”时,开头讲的都是“开穴放棺,透地得×龙”等等,接下来的却是“砂不清,虽得真龙,不能得正穴;即使得正穴,也不能得真向......”前后不符,一目了然。很明显是硬生生地把最最关键的“龙向之法”(即“穿透龙法”)给篡改删除、或者是瞒天过海地把“穿透砂法”篡改成了“穿透龙法”。

  笔者在研究古代风水经典书籍中,也从中发现很多这样的蹊跷,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唐朝、宋朝、清初,风水书籍都很有可能被篡改过。

  由此联想到,民间传说中关于“风水师在看了能出帝王的真龙穴地后会瞎眼”的说法。如果能看龙脉出帝王的风水师,在为皇家看了风水后,不自己把眼睛弄瞎,肯定是要掉脑袋的。为向皇帝表示忠心和让皇帝放心,自己把眼睛弄瞎了,既可以保命,还可以得一生平安富贵。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这也是无奈之举、聪明之举、保命之策。

  论据四:杨公“三合四大局”风水是出自唐朝钦天监的被删改的风水“杰作”。世人皆知,杨筠松 、曾文辿 、廖禹 、赖布衣为四大风水祖师,曾、廖、赖均是杨公的真传弟子。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村是杨公风水的发祥地,历史上曾走出过24位皇室御用国师、72位名师、36位钦天监灵台博士 。传说唐朝末期黄巢作乱时,时任唐僖宗国师和金紫光禄大夫的扬筠松携带禁锢于皇宫密室的风水秘笈逃至江西赣州一处山水灵秀之地,与曾、廖两个弟子一起,搭茅棚居住,当地人把茅棚称为“寮”,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写作三僚),这就是三僚村的来历。现在的三僚村有400多个专业风水先生,是名副其实的“风水第一村”。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为杨曾廖的后裔,其风水理论和操作,用的肯定是最正宗、最嫡传的杨公“三合四大局”风水。但事实真相是:“风水第一村”的三僚师傅们,各家秘密流传下来的却是“夫妇正配”的“龙向秘法”和“净阴净阳”的砂水《八分歌》(又称《八条歌》)。《八分歌》与天星风水经典《催官经》中的水法部分极其相似,甚至有很多名词都是一样的,但却与社会广为流传的杨公“三合四大局”风水有天壤之别。比如:《八条歌》“抱花掀裙山再见,寡妇淫乱不可当”,《催官经》“掀裙抱花山拱位,妇女不洁招淫风”;《八条歌》“尼姑念佛经千卷,定有山刑钵盂样”,《催官经》“若有圆山盂钵样,或出妮姑并和尚”;《八条歌》“兄弟屠戮女祸侵,少亡毒药并腹胀”,《催官经》“少亡毒药因女祸,兄弟屠戮多相攻”;《八条歌》“丙丁二官名赫文,家无凶祸福频佑”,《催官经》“二宫有水名赦文,永无凶祸到家门”;《八条歌》“策射金门第一流”,《催官经》“射策金门名第一”;《八条歌》“鱼袋砂生登朝易”,《催官经》“鱼袋居西官易期”;《八条歌》“随母改嫁忘宗亲”,《催官经》“随母改嫁忘姻宗”;《八条歌》“乱峰低小郡衙职”,《催官经》“乱山低小都衙职”等等。以上只是随手拈来的很小一部分,若是全文对照,加上字面不同、但意思相近的地方竟达到70%以上。笔者为考证杨公风水,数次实地考察三僚村,结识了多位三僚名师,多次深交与长谈,方窥其中奥秘。由此可以推断,杨公“三合四大局”风水可能是出自唐朝钦天监的、被删改过的、有意流入民间与番邦的风水“杰作”。

1.png

  明朝风水名著《地理人子须知》有《专论三合龙法之谬》一节:“俗师有传三合龙法之术,以五行三合取法。必先于水口之外寻其归于江者果何絶地......又自谓推演郭氏所谓‘源于生气’‘朝于大旺’‘流于囚谢’之法。殊不知水必顺流而下于江,初非寅、申、巳、亥可向。向亦自有天然朝案之情,非生、旺、墓、库之方可泥,岂郭氏之本旨哉!胡乃又有神其术以诳人者,谓长生墓旺之定局,可预推地之某位山高,某位低陷,某位有路,某位有塘,神庙居某位,流水出某方。其例云:长长帝旺俱高耸,沐浴之方定有塘。若逢冠带多为路,临官坛庙属其方。病胎衰养皆低陷,死墓絶乡水去长。试入乡村墓宅按验之,亦间有中。然于龙穴眞伪何补?适足愚弄俗辈耳。明理君子岂取重哉!”

  论据五:风水伪书伪术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历史上风水书籍被篡改,也有其它原因,如门派秘传门规、心传口授带来的错误、泄露天机遭天谴的心理,等等。

  历史上二三流风水和风水伪书伪术产生的更多原因是,由于受当时原始落后的传媒、印刷、通讯、交通等历史条件制约,使风水术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交流受到极大限制和阻碍。很多出仕不第的落魄文人出于对风水的崇拜,在求学无门,无法得到真传、不能悟透风水天机的情况下,从多个方面对风水术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创造。精于六爻八卦者创制了 “八宅”“龙门八局” 和“摇鞭断宅”风水;精于梅花易数者创制了“八卦像数”“呼形喝像”“外应通玄”风水;精于奇门六壬紫微者创制了“奇门”“三元”“玄空”和“九星”风水;精于阴阳五行数理者创制了“金锁玉关”和“洪范砂水”风水;精于四柱命理者创制了“三合长生”“地理五诀”和“命理五行”风水,等等。历史上风水曾出现过上百种门派,虽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却也聚讼纷纷、争议不绝,很多门派已大浪淘沙、被历史淘汰。流传下来的十几种主流风水虽各有精华长处,但也只是以管窥豹 、盲人摸象式的风水,仅反映了风水学的一个部分或一个侧面,瑕多瑜少、或真或伪、亦偏亦正、良莠不齐、错误和糟粕太多。如摇鞭断宅、八卦风水、命理五行风水、奇门风水、外应通玄等只不过是风水预测、术数而已,根本不具备完整理论体系且符合“葬乘生气”宗旨,不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风水地理。还有部分风水伪书,是为了谋利,利用广大群众对风水的需求,假托圣贤之名创制的风水。


★ 旷世绝学再出世  德易罗盘透天机

司徒弘易

 

“一等风水观星斗,二等风水看水口,三等风水拿着罗盘满山走”是风水界共知的谚语。宋朝风水先贤赖布衣创制的“天星风水”,自出世以来便因“造福救贫应验如神、改命换运灵验无比”而一直独占“一等风水”之荣耀地位。该风水由《催官经》和《穿透龙诀》两部分组成,传承严密,非本门弟子只传《经》不传《诀》,又加上古经文奥深幽涩如读天书、天星名目繁杂无人能识,使其成为风水界的一个神话传说,极少有人精通此术。

   《催官经》传世较多,但《穿透龙诀》及《挨星秘法》的用法失传多年、无人能解。800多年来无数风水名家对《穿透龙诀》及《挨星秘法》作过十几种著述解释,但互相矛盾、牵强附会、难圆其说,均未得真谛、未窥堂奥天机,无法达到经诀合璧、应验如神之神奇境界。

老夫出道几十年,在风水界谬得“北仙”之誉,用过八大门派风水和多种预测术数,足迹踏遍国内诸省及欧美南亚各国和港台。虽罕遇对手,但也在行道中遇到过几个解不开的疑难风水、甚至还有三次格龙立向和分金挨星失误造成错失吉龙美穴之憾,多年来一直为解不开疑问、拿不出化解之策而耿耿于怀。老夫用遍诸家门派风水技术都未解开这些难题,也曾尝试用“穿透龙诀”和“挨星秘法”来破解悬疑,终因难度太大、事务繁冗和精力不逮,无奈抱憾而弃,成为如鲠在喉、时时在心中隐隐作痛的一桩心病。

乙未年春收到李君创制的新型“德易罗盘”和《天星催官风水》及《穿透龙诀解密》书稿,一边阅读、一边在罗盘上演示穿透龙法,竟被吸引至忘我境界,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两部书稿后,禁不住拍案叫绝、仰天长叹:“若早数年读到此书,学懂穿透龙诀和挨星秘法,哪会有这解不开的悬疑、造作错的风水啊!!!”多年来如巨石般压在心头、如迷雾般笼罩心头的悬疑一朝冰释,顿觉神清气爽。由此更加深切地感受到2600多年前孔老夫子读《易经》韦编三绝后发出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历史长叹。老朽虽年高体迈,但有生之年得此盘此书,亦可足慰余生矣!

德易罗盘深藏天机,经诀合璧可夺神功。李君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和最重大的技术突破有五大方面:一是真正破解了千年风水秘诀“穿透龙诀和挨星秘法”,达到了应验如神、灵验无比之神奇境界;二是创制83层“德易罗盘”,完善改进和创新发展了古典罗盘,使罗盘真正成为涵盖各派风水精华和深藏风水天机的风水神器;三是科学地论证和确立了“天地人三盘”的作用关系和其它各层的统属分类及应用,解决了风水界关于罗盘应用的千年争议,用理论和事实证明了“不懂‘三盘作用关系’风水准确度绝不会超过30%”的铁律;四是科学更正和确立了星宿与“珠宝穴”的位置和用法,从而决定了“挨星与珠宝穴结合”的使用法则,真正解决了“立穴分金”问题;五是比价客观地解析了各家主流风水门派的学理、用法、长处和局限性,体现了天星风水汲取各派精华、兼收并蓄的特点。

吾二十年前缘遇李君并成为忘年之交,闲暇之余,或清茶一杯交流研讨风水术数、或相邀登山踏水覆验名人宅茔,获益颇多,亲睹李君风水术数精进神速,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弘扬易经风水文化后继有人,甚感欣慰,赋诗一首以为序:

 

只顾攀登不问高,回首一览众山小;

旷世绝学再出世,德易罗盘透天机。

                     

                                  司徒弘易 

                      丙申年仲冬于淄邑“黉山易斋”

 

    司徒弘易,名真,号知机,风水术数前辈,实战派大师,界内享誉“北仙”美名。出道风水术数近50年,精熟八大门派风水、戊己神数和命理、奇门、梅花易数等诸派学问,首创玄易掌法和外应神技名震易学界。足迹踏遍国内诸省及欧美、东南亚各国和港台地区。现隐居世外,乃中国周易风水文化论坛特邀专家。

 

 

★星斗风水解密——拨开星斗风水法门的千年迷雾

 

自秦末汉初黄石公《青囊经》出世,到宋代风水先贤赖布衣据此首创“净阴净阳”应用理论及《星斗风水》体系,著就万世经典《催官篇》,至今已逾两千三百余年。研习星斗风水者皆知,“净阴净阳”理论是星斗风水登堂入奥的金阶玉级和密钥。不明“净阴净阳”之理,星斗风水就无法入门。

但是,两千三百多年来,净阴净阳与三合、三元、玄空及纯阴纯阳之争就聚讼纷纷,从未停歇。其中不乏历史上无数名师大家,皆因未弄通颠倒五行及净阴净阳之理,而不能明风水堂奥、成风水正果。再加上“真正正确、顶级的风水术”在古代多被人有意篡改的复杂的历史政治因素,因此形成了三六九等的风水流派,最典型的就是民谚所说“一等风水看星斗(净阴净阳天星风水),二等风水看水口,三等风水拿着罗盘满山走”。

清代风水明师张九仪在《穿山透地真传》中说:“古来得此道者(“净阴净阳”学理及“穿山透地”秘诀),赖布衣、白海南、朱紫阳、蔡西山、刘伯温、李德徵、董德彰。(其)他如显名地仙杨救贫、吴景鸾,亦未得道”。

历史上很多名师大家,因执泥于正五行的定势思维和“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的纯阴纯阳观点,在穷其心智亦未能真正悟透“净阴净阳”“贵阴贱阳”天机的情况下,顺理成章、自以为是、自然也是无奈地把“净阴净阳”视为错误和荒诞之学说。以致于在风水研究道路上尽管是苦心孤诣、穷经皓首,却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越走越远、越走越偏,并由此衍生出了众多盲人摸象、以管窥豹式的风水技术和门派。像这样从基本风水学理就开始偏离正道的风水,岂能与“法天象地”、符合“净阴净阳”之天地大道的“天星风水”相提并论耶?所以,自古流传“一等风水看星斗(天星风水),二等风水看水口”的风水谚语,亦不足为奇、当在情理之中矣。

自从宋朝先贤赖布衣根据“净阴净阳”之道,创制天星风水并传世《催官篇》,至白海南、朱紫阳、蔡西山、刘伯温、李德徵、董德彰和张九仪(清代初年),时间已逾千年。可以肯定,各位仙师定然通晓“净阴净阳密旨”。然,末学查遍当前能搜集到的各种堪舆风水书籍及文献,均未见到一篇真正完整、透彻、详细、明白的关于“净阴净阳”学理的阐释文章。得到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若隐若现、牵强附会、欲说还休的只言片语。

相反,就像当年“地心说”的信徒们,攻击伟大的科学先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样。在查阅风水书籍文献过程中,见到更多的竟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庸师下士们对“净阴净阳”的否定、怀疑、攻击和批判。正如老子《道德经》所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理论家、思想家列宁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说“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道德经》云:“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同样,就像“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宇宙观的革命,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样。“净阴净阳”学说,对那些拘泥于正五行思维及纯阴纯阳观念的人来说,不啻于也是一次思想观念的革命。

末学揣测,从秦汉至唐、宋、元、明、清、今,两千三百多年以来,为什么通晓 “净阴净阳”之风水天机的赖布衣、白海南、朱紫阳、蔡西山、刘伯温、李德徵、董德彰和张九仪等诸仙师,没有把全部的“净阴净阳密旨”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和传承下来呢?是因为“天机不可轻泄”的缘故吗?是因为只能心传口授、不能见诸于文字的秘传规矩吗?是因战乱灾荒或其它缘故失传了吗?抑或是先贤们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意要启发那些有志于斯的后人们要像修佛悟道一样,穷心思悟、悟在天成吗?可能各种因素都有吧。总之,在本书《净阴净阳密旨》面世之前,尚没有完整、透彻、明白的关于“净阴净阳”的论述。

“净阴净阳密旨”乃笔者自悟之心得,是研习天星风水登堂入奥的天机密窍,是正确格龙立向、穿山透地的至至关键。末学在弄懂“净阴净阳密旨”后,通过大量风水实践中验证了赖公天星风水“造福救贫、应验如神、改命换运、灵验无比”的神奇效果和“夺神功以改天命”“祸福造化在手,任我推移,山川鬼神亦不得自为主持”的强大风水能量。自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赖布衣、蔡西山、刘伯温、李德徵和张九仪等古圣先贤关于“净阴净阳”的意旨。

《四库全书》记载“‘净阴净阳’‘穿山透地’之法,泄尽浑天机窍,包括全部看地意蕴....布建宅茔、富贵有凭,勘验旧地、如同亲见”、“举古来地仙诸书与《催官》比,皆浮言虚语,如同废纸矣”。因“净阴净阳密旨”及由此得出的“穿山透地”秘诀,可通天地之机,自问世后,历来都是入室弟子密传,凡研习风水堪舆者无不以知此秘诀为荣,故被风水业者视为一字值万金的“风水黄金策”。

“净阴净阳密旨”和“穿山透地”秘诀,乃古圣先贤济世救贫的旷世绝学。末学虽嗜风水秘笈如命,但亦不敢因私密绝学而致旷世神术不显济世救贫之功。故愿将耗费十年心力所悟出并验证的“净阴净阳密旨”和“穿山透地”秘诀公诸于世,与善缘贤德之士分享切磋先圣绝学,合力弘扬国学文化,用风水趋吉避凶、造福救贫。利益众生,善莫大焉。

若因此有违“天机不可轻泄”之禁,亦敬请苍天神灵及历代前辈仙师,洞察末学为我中华风水拨雾澄浊、弘扬正法,为济世救贫、造福苍生之初衷。冰心可鉴,无怨悔矣!是为序。

净阴净阳地之理,穿山透地魂魄依;

青山有幸居孝善,丁财贵寿定可期。

因学识水平有限,错谬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齐鲁隐士  李也

                      戊戌年孟春 于古般阳“德易阁”

   

  

 

 ① 《催官》:全称《催官篇》或《催官经》,宋朝风水大师赖布衣著。是“净阴净阳”和“穿透龙诀”理论和应用的万世经典。

 

 

正确认识星斗风水

 

地球只是茫茫宇宙的一粒浮尘,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更是显得非常渺小。所谓征服自然、人定胜天、成功靠打拼的说法只不过是无知之人的狂言妄语。就是现代飞速发展、似乎无所不能、强大无比的科学技术,在地震、飓风、海啸、恶劣天气等自然力量面前也无能为力。

现代量子学、环境学、基因遗传学、能量场学和暗物质学等最新科学研究,都越来越发现和证明“环境风水能够影响人的命运”,是古圣先贤的智慧、是国学精华。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青囊经》云“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 “天光下临,地德上载.....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可见先有自然,后有人类及万物。人类及万物都是自然之产物。

故说,人类要想幸福安康地永续发展,就必须“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谓之化成”,就必须顺应天道、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道法自然。要想达成个人福寿财丁、科甲富贵之愿景,更应进一步按天人合一理念,与大自然之无穷能量融合到一起,从中汲取天地自然之灵气。

古圣先贤赖布衣籍天地之道创制的“天星催官风水”,正是指导后世之人“敬天道、修人德、重地理”,正确接收天地宇宙和山川自然之能量的康庄之路。舍此正法正窍,皆管窥蝥测之术,非风水正道也。正是:

万世经典催官经,穿山透地加挨星。

敬畏天道重因果,常修人德孝善行。

山川有灵在地理,龙穴宝地福人应。

                                                         

                               齐鲁隐士  李也

                         丙申年庚子月于淄邑“德易阁”

 

 

 

 

 

★弘扬风水正法  利益众生  功德无量

释仁昌

 

前不久,与李也居士谈起佛学与风水的问题。

李居士说“决定和影响命运的因素很多,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天道,即各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先天因素,如祖上阴德、前世因果、生身父母、出生八字和先天环境等;二是人德,主要是孝善、德行、修行等个人善德修养;第三才是风水,即阴宅和阳宅环境。天道——人力无可改移。就像我们无法选择前世因果、祖上阴德和祖宗姓氏,无法选择生身父母、孕育环境和出生时间一样。人德——孝善修行可得,就是孝善为先,品贤德善,修行积善。德养运、善养福,孝善之‘心田’可涵养天道和风水。地理——就是风水,缘遇明师可求。只要有善缘得遇明师,有条件求得吉地,即可凭风水造作夺造化以改天命”、“比较起来,‘天道’是命中注定、无可改移;‘人德’靠长期修行持戒、非常人能做到;‘地理’最易实现,故世人趋之信之”。

李也居士把天道因果放在风水的首位,把孝善修行作为涵养风水和得到风水福地的方法,这种风水观点与佛理是相通的。

星云法师说“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别的‘理’,地理风水当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而产生对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顺乎自然可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利;违背自然,则有相反的结果”,并强调“地理风水固然有其原理,却不是佛家究竟的真理”,佛家认为“因果重于风水”,这与李也居士的风水观有相通之处。

风水源缘于道家,是一种学术,历史源远流长,在民间影响很大。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教化人们在修行中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儒释道和法家墨家等各学派圆融共通。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很肤浅。风水与佛教,研究和解决的是两类本质不同的事物,要圆融、要互补、要互鉴。李居士的风水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圆融共通”的文化智慧。

为求证风水正法,李居士“格物穷理”孜孜以求,感悟出河图洛书所蕴含的“净阴净阳密旨”和“贵阴贱阳天机”,探究到了风水理论的太极源头和真相;创制“德易阁”罗盘;发现被历史篡改、失传千年的“龙向秘法——穿透龙诀”,进而达到了“大道至简”的入化之境。

李居士有“先因果、后风水”的佛家风水观;亦有“格物穷理”励志做真学问的精神;其对天星风水的研究已达到了“大道至简、悟在天成”、“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禅心道境。佛心度众,以道驭术,这是真真正正的研习风水的不二法门,是风水之真谛也。

更为可贵的是,李居士在研悟出风水天机心法和失传千年的“穿透龙诀”后,不以风水秘笈居奇、不以旷世绝学沽名谋利,自愿将其公诸于世,与善缘贤德之士共享先圣绝学,使星斗风水之旷世神术,教化众生知因果行孝善、彰显济世救贫之功。真心慈悲,弘扬正法,利益众生,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释仁昌

                 佛历2562年 农历岁次戊戌年季春                  

              

仁昌法师,字慧觉,俗名田祖昌,山东青州人氏,山东淄川普照寺住持。研修大乘佛法,以“教从天台,行归净土”的修学宗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历任山东省政协委员、淄博市政协委员、淄川区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

 

 

   

★格物穷理 大道至简

司衍会

 

受李也先生之托,为其风水专著作序,甚感为难。虽说是“听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政商两界工作期间也曾接触和认识过多位易经风水大师,闲暇之余亦对佛道易学和诸子百家颇有兴趣,但自感对易经风水仍是门外汉。为备受周易界尊崇的“风水天书”——星斗风水作序,感觉力不能逮。所以,就从治学方面勉强谈点感受吧。

熟悉李先生的人都知道,先生有优渥的公职薪酬,非职业风水师,他本人亦谦称“研究易经风水是业余爱好而已”。但在人心浮躁、拜金盛行、市场经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冷观某些追名逐利、为铜臭所污的学术研究,对于研悟易经风水这个“特别需要耐得住寂寞”的特殊学术领域,“业余和爱好”的心态反而是一种大隐于市、做真学问的很难得的禅心道境。孔子说做学问最高最难的境界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看轻世俗名利,不为繁华所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才能志趣高洁、明确志向;只有身心安宁恬静、不为杂念所左右,才能实现远大目标,才能在学问上达到高境界。李先生研究易经风水的超然心态,恰如圣贤之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读书求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以此为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就会激发灵感和潜能;抛开世间名利和铜臭红尘,就会达到“虚静禅心,道境通神”之境界。我私以为,这或许是李先生能甘于寂寞,“面壁十年”而悟通千年风水绝学的原故吧。

古曰:“洽学习艺,有三境界:曰泛览、曰专攻、曰独创”。“泛览”就是博学、客观、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探求风水正道,李也先生前后研习十余个门派风水,可谓泛览博学;面壁十年、穷心研悟星斗风水绝学和最难的古罗盘学理,可谓专攻;创新研制83层“德易阁罗盘”、独自悟透“净阴净阳密旨”、挖掘发现失传千年的“穿透龙诀”,可谓是独创。入此三境,学识造诣已不是“业余和爱好”的水平,可谓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于做学问,朱夫子说“格物穷理,方以致知”;《道德经》说真正的学问是“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做真学问,只有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不人云亦云,持之以恒地去“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和内在本质规律——才能知道究竟、知道那些学问是对的、那些是错的;才能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对在哪里、为什么对;才能吹尽黄沙、去伪存真、发现真理、掌握精髓、由繁入简,从而进入“大道至简”“一览众山小”的至高境界。

李也先生穷究阴阳来源、河图洛书、易经卦象、赖公天星宝典和83层罗盘的学理经义,悟出了葬法求逆、净阴净阳密旨、贵阴贱阳和“穿透龙法”等至简之“大道”,正可谓“悟在天成”。特别是公开净阴净阳密旨、挖掘发现失传千年的“穿透龙法”,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风水文化,意义堪称非凡。

格物穷理书山行,大道至简入化境。

天地玄机看阴阳,风水第一观天星。

    对于风水业者和喜欢传统文化的人来说,闻此道,人生之幸,足慰平生;用此道,利益众生,功德无量。

古云:“盛世佛道堪舆,乱世鬼谷兵书”。李先生的星斗风水大作付梓之际,正值中华复兴盛世之期。“千年秘笈盛世再现,济世救贫造福孝善”。天垂吉象,国盛文昌。嘉庆同贺,勉为之序。

 

                   司衍会

                           

                             戊戌年孟春

 

 

司衍会,1955年生于山东淄川,高级经济师,原党政机关领导,后进入商界任某大型公司集团CEO,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理学造诣,是著名风水易学评论学者。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通济街 联系方式:18678237063 微信号:Liye18678237063 邮箱:2311207025@qq.com

copyright © 2019-2020 all rights teserved

热推产品  |  主营区域: 江苏 吴中 太仓 常熟 昆山 吴江 天津 武汉 上海 北京
  • 在线客服
  • 联系电话
    18678237063
  • 在线留言
  • 微信
  • 在线咨询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